源于遼寧日(ri)報
企業家(jia)是(shi)構建(jian)新(xin)發展(zhan)格局、建(jian)設現代(dai)化經濟體(ti)系、推動高質(zhi)量(liang)發展(zhan)的重要主(zhu)體(ti),是(shi)推進(jin)全面振(zhen)興全方位(wei)振(zhen)興的關鍵力量(liang),是(shi)遼寧的稀缺資源、寶(bao)貴財(cai)富。
為大力弘(hong)揚企(qi)(qi)業(ye)家(jia)精(jing)神(shen),營造尊重企(qi)(qi)業(ye)家(jia)、支持企(qi)(qi)業(ye)家(jia)、關愛企(qi)(qi)業(ye)家(jia)、學習(xi)企(qi)(qi)業(ye)家(jia)的濃厚氛(fen)圍,增強市場主體(ti)應對困難挑戰(zhan)的信心和決(jue)心,激(ji)發全省上下創(chuang)新創(chuang)業(ye)創(chuang)造的熱情(qing)與潛能,本報推出“聚焦(jiao)遼寧企(qi)(qi)業(ye)家(jia)”專欄,通(tong)過講述(shu)我省一(yi)批優(you)秀企(qi)(qi)業(ye)家(jia)的奮斗歷(li)程、動人故(gu)事、經驗感悟,觀時代大潮、市場大勢,看遼寧發展之(zhi)(zhi)“機”、轉型之(zhi)(zhi)“道”、環境之(zhi)(zhi)“變”、振(zhen)興之(zhi)(zhi)“志”。
沈陽市渾南區新秀(xiu)街上,一個“新秀(xiu)”正吸引(yin)著全球資本的目光,2015年(nian)成立、剛剛完成首(shou)次融(rong)資的“潛(qian)在獨角獸”東軟睿(rui)馳,在中國智能汽車行業的多(duo)個領域市場占(zhan)有率排名第一。
6月(yue)7日,一(yi)輛外形時尚的汽車從睿(rui)馳廠區平穩駛出,轉彎一(yi)瞬,人(ren)們驚喜地發現(xian),駕(jia)駛位上竟空無一(yi)人(ren),“車主(zhu)”正(zheng)坐在后排(pai)悠閑地翻閱雜志。
相隔不遠(yuan)的(de)創新路上,一場創新大戲(xi)正(zheng)在上演(yan)。東(dong)軟人工智能(neng)研究院(yuan)的(de)展示室內(nei),被檢測(ce)者的(de)心臟影(ying)像(xiang)上傳至(zhi)云端(duan),經過數(shu)學(xue)建模,立體還原在大屏(ping)幕(mu)上。只需手勢操控,“病灶處(chu)”可以任意(yi)翻轉、放大,同時,大數(shu)據則在整理最優的(de)治療方案(an)。
走進東軟,我們不由(you)驚嘆,這些曾(ceng)經只(zhi)能在科(ke)幻電影里出現的畫面,正逐(zhu)漸成為觸手可及(ji)的現實,也因此而強烈(lie)地感受到(dao)什(shen)么是“未來已來”。
“軟件(jian)正在并將繼續帶來(lai)無限可能。”締造這一(yi)切的東軟集團(tuan)董事長(chang)劉(liu)積仁如是(shi)說。
談(tan)起未來(lai),面前這位(wei)精神矍鑠(shuo)的(de)“掌門人”,依(yi)然興奮得像個孩子,眼神堅(jian)定而執著,笑容真誠而單純(chun)。也許(xu)這就是東軟在(zai)中國軟件史(shi)上留(liu)下若干“第一”的(de)原因(yin)吧。
劉(liu)積仁是(shi)位(wei)(wei)企業家,但首先是(shi)位(wei)(wei)學者。至今(jin),公司上(shang)下仍親切(qie)地稱他為“劉(liu)老師”。
乘時代之船
將(jiang)時(shi)鐘(zhong)回(hui)撥(bo)至1986年(nian),那(nei)時(shi)的劉積仁(ren)還是(shi)美國(guo)國(guo)家標準局計(ji)算(suan)機研究院計(ji)算(suan)網絡國(guo)家實驗室中一名聯(lian)合培養的博士。
在那里(li),他(ta)如(ru)饑似渴地(di)吮吸著知識的(de)瓊漿,也看到了中國(guo)(guo)軟(ruan)件(jian)與美(mei)國(guo)(guo)軟(ruan)件(jian)發(fa)展的(de)差(cha)距。于(yu)是,一(yi)顆(ke)“種子(zi)”在他(ta)的(de)心(xin)中生根發(fa)芽(ya),并(bing)迅而瘋長。
此刻,國內一則新聞(wen),更是讓劉積仁熱血沸(fei)騰。
1986年,我國(guo)發(fa)布《高技術研究發(fa)展(zhan)計(ji)劃(hua)綱要(yao)(yao)》,也被稱(cheng)為(wei)“863計(ji)劃(hua)”,計(ji)劃(hua)中(zhong)提(ti)出中(zhong)國(guo)要(yao)(yao)投入100億元,發(fa)展(zhan)生物、航(hang)天(tian)、信息等領域。
“中國信息產業的黃金(jin)時代來了。”劉積仁興奮(fen)難(nan)眠。
翌年,劉積(ji)仁從(cong)美國回到母校東北大學(xue)。33歲的他,成(cheng)為全國最年輕的教(jiao)授。履新(xin)后,他第(di)一件(jian)事就是在導師李(li)華天教(jiao)授的支持(chi)下成(cheng)立課題組,建立“計算機網絡工(gong)程(cheng)研(yan)究室”。他要(yao)將所(suo)學(xue)盡快轉化、應用。
然而,一盆冷水,隨即(ji)潑下。
“那個年代,沒有(you)科研經費,也基(ji)本沒有(you)下游企業(ye)。果(guo)實很(hen)甜,卻無人(ren)采(cai)摘。”
怎么辦?苦惱之時(shi),好消息傳來:國家鼓勵高校教師、科研(yan)人(ren)員憑(ping)技術創業。
東軟,由(you)此“呱(gua)呱(gua)墜地”。
1991年,三(san)個年輕(qing)人,借學(xue)校的一間半辦公室和(he)三(san)臺286計算機,“5+2”“白加黑”,噼(pi)里啪啦(la)地敲起了鍵盤(pan)。
那(nei)是個“軟(ruan)件英雄”輩出的(de)(de)年代,是他們苦苦追尋、艱難實踐(jian),為中國(guo)軟(ruan)件業(ye)留下了(le)一串(chuan)串(chuan)閃光的(de)(de)足跡(ji),并初(chu)現繁(fan)榮之景(jing)。然而,他們也無不經歷(li)了(le)創業(ye)的(de)(de)先“痛(tong)”后“快”。劉積仁亦(yi)是如此。
“那(nei)時(shi)候,大多(duo)數人還不知道軟(ruan)件是什么(me),能干什么(me)。”劉積仁說,“研”不易,“銷(xiao)”更難。
國(guo)內(nei)暫(zan)時找不到客戶,那就先“向外”看。
一(yi)(yi)家日企(qi)最先(xian)找上(shang)門來(lai)。劉積仁拿出博(bo)士論(lun)文中的方法論(lun),希望“變現”。“談了一(yi)(yi)上(shang)午,最后對(dui)方問(wen)多少(shao)錢?我想(xiang)先(xian)要(yao)個‘高價’,怎么也得(de)夠東軟十(shi)年的研發(fa)經費(fei),如果對(dui)方不(bu)同意再往下壓。沒想(xiang)到,對(dui)方卻一(yi)(yi)口答應了,搞得(de)我都有(you)點后悔,是不(bu)是要(yao)少(shao)了。”說(shuo)起收獲“第一(yi)(yi)桶金”的故事,劉積仁笑聲不(bu)斷。
事實證明,他(ta)還真的“要少了”。這筆錢剛(gang)到手,就被劉(liu)積仁(ren)用來采購先進(jin)(jin)設備,改善辦公條(tiao)件,很快(kuai)就“見(jian)了底”。也正因(yin)這個(ge)舉動(dong),讓再到東軟(ruan)的日本客戶(hu)看到了劉(liu)積仁(ren)團隊的創業決心和研發實力,很快(kuai)就與東軟(ruan)展開(kai)深入合作,還聯合創建公司,進(jin)(jin)入汽車電子領(ling)域,直到現在雙方始終保持著(zhu)良好的合作關系。
回首來(lai)時(shi)路(lu),劉(liu)積仁始(shi)終(zhong)認(ren)為,自己和(he)(he)東(dong)(dong)軟是幸運的(de)(de)。因為東(dong)(dong)軟買到了(le)(le)時(shi)代的(de)(de)“船票”,是新一(yi)代信息技術的(de)(de)發展(zhan)和(he)(he)應用為東(dong)(dong)軟開拓了(le)(le)一(yi)片(pian)“藍海”,是中國數字化(hua)發展(zhan)智(zhi)能化(hua)升級為東(dong)(dong)軟提供了(le)(le)成長空間,是遼寧和(he)(he)東(dong)(dong)北大學的(de)(de)科技土壤、產業基礎,讓東(dong)(dong)軟這棵幼(you)苗獲(huo)得了(le)(le)不竭的(de)(de)養(yang)分。
走無人之路
活下(xia)來不易,強起(qi)來更難。這讓劉積仁始終處于“憂患”之中,“我(wo)們唯有布(bu)局明天、投資(zi)未來,以持續(xu)創(chuang)新(xin)、不斷突破(po)方能贏得‘遠(yuan)’實(shi)力”。
“外包”二(er)字(zi),曾讓東軟(ruan)一度(du)受到質疑。一些人認為(wei),外包是技術含量(liang)低(di)的代名詞。“是否低(di)端,要取決于外包什么?而不(bu)是外包本身(shen)。”劉積仁認為(wei),“能讓行業(ye)國(guo)際巨頭看中,本身(shen)就是對于企業(ye)能力的最好認可(ke)”。
“曾經有(you)日(ri)方(fang)客戶問我能(neng)做(zuo)什么?我回答‘面向對象’,對方(fang)根(gen)本沒聽過,買了技術還要我去講課(ke),告訴(su)他們如(ru)何應用(yong)。按現在(zai)的(de)時髦說法這叫‘知識資產(chan)創造價值(zhi)’,而東軟從一開(kai)始就是這樣做(zuo)的(de)。”在(zai)劉積仁看來,為客戶創造價值(zhi)的(de)能(neng)力,才是衡量(liang)一個企業高端(duan)與否的(de)標準。
“0”“1”是程序世(shi)界最(zui)常見(jian)的(de)數字,而(er)東軟一直致力于從“0”到“1”。
CT機,是一個經典案例(li)。
上世紀90年(nian)代(dai)初,中國CT都是進口的,天價維修費用(yong)讓(rang)醫院不堪重負。聽聞(wen)東北(bei)大(da)學CT攻關項目組成(cheng)功研(yan)制(zhi)出了一臺CT樣機,卻(que)因高昂的研(yan)發和生產成(cheng)本(ben)停滯(zhi)不前,劉積仁決定接(jie)手這個(ge)項目,制(zhi)造中國自己的CT。
最大難(nan)點是(shi)此類(lei)產品所使用的(de)(de)(de)高標準芯片(pian)中國還造不出(chu)來(lai)。怎么辦?東軟利用其(qi)在(zai)軟件技術上(shang)的(de)(de)(de)優勢(shi),決定用PC機(ji)的(de)(de)(de)CPU來(lai)代替陣列處理器(qi)。就(jiu)在(zai)外界都覺得(de)這是(shi)天方夜譚的(de)(de)(de)時候(hou),東軟成功了。1997年夏(xia)天,中國第一臺(tai)臨床(chuang)應用的(de)(de)(de)國產CT機(ji)在(zai)東軟醫療(liao)下線。
走(zou)別人沒(mei)走(zou)過的路,并(bing)且要(yao)走(zou)得精彩(cai)。
就在掌聲剛剛想起來的時(shi)候,劉積仁已在沈陽建(jian)(jian)立了(le)(le)中國第(di)一個軟件(jian)(jian)園,建(jian)(jian)立了(le)(le)第(di)一家大(da)學(xue)科(ke)技園,建(jian)(jian)立了(le)(le)第(di)一家計算機軟件(jian)(jian)國家工程研究中心(xin)。緊接著(zhu),又在大(da)連創(chuang)建(jian)(jian)面向國際市場(chang)的軟件(jian)(jian)園并創(chuang)辦一家軟件(jian)(jian)大(da)學(xue)。
質疑聲又來了!
民營企(qi)業辦大學(xue)能(neng)招(zhao)來學(xue)生嗎?不(bu)好好干(gan)主業,去建(jian)什么科技園(yuan)?
但劉積仁思(si)路(lu)清晰(xi)而堅定,軟件產(chan)業要發展,兩個條件缺一(yi)不可,一(yi)是(shi)人才(cai),二是(shi)生(sheng)態。
當時國內軟(ruan)件產業(ye)(ye)剛剛起步,專(zhuan)業(ye)(ye)人才(cai)急缺(que),如(ru)果再沒有其他企業(ye)(ye)參與以及濃厚的創業(ye)(ye)氛圍,必將難以為繼。
事(shi)實再次證明,劉(liu)積(ji)仁(ren)又選對了(le)。
如今(jin),圍繞東軟(ruan)在大連的(de)兩個(ge)(ge)軟(ruan)件(jian)(jian)園(yuan)和一所信息(xi)學院的(de)周圍已經形成了一個(ge)(ge)龐大而成熟的(de)軟(ruan)件(jian)(jian)產業園(yuan)區,數十家(jia)國際500強的(de)IT企業入駐其(qi)中(zhong),這里成為(wei)眾(zhong)多畢業生和創業者實現夢想的(de)搖(yao)籃(lan)。
“企業(ye)和(he)園區,是(shi)相輔相成的。那些大企業(ye)之(zhi)所以愿意(yi)在大連(lian)軟(ruan)件(jian)(jian)園里‘筑巢’,是(shi)因為旁邊學校可以源源不斷地培(pei)養出專業(ye)人(ren)才;而軟(ruan)件(jian)(jian)園也為畢(bi)業(ye)的學生(sheng)帶來(lai)又多又好的就業(ye)、創業(ye)機會。這就是(shi)生(sheng)態。”劉積仁表(biao)示。
這種模式被(bei)東軟不斷在(zai)全(quan)國復制。目前,東軟已在(zai)大連(lian)、成(cheng)都、廣東佛山創辦了(le)3所信息學院,在(zai)校生(sheng)超5萬人,就業率達90%以上(shang)。
就(jiu)在一些(xie)人還在認為劉積仁“不務(wu)正業(ye)”的(de)時候,1996年,東(dong)軟(ruan)成功在深交所(suo)上市,成為全國第(di)一家上市的(de)軟(ruan)件企業(ye)。大(da)批資金的(de)注入,讓東(dong)軟(ruan)再次騰飛。
采訪中,劉積仁笑稱自(zi)己是(shi)(shi)一個“斜杠青年”,不(bu)滿足(zu)單一,偏愛多元。他表示:“企業(ye)要(yao)做大,得搞清楚‘變(bian)(bian)與不(bu)變(bian)(bian)’。不(bu)變(bian)(bian)的(de)是(shi)(shi)自(zi)己的(de)核心價(jia)值(zhi),變(bian)(bian)的(de)是(shi)(shi)自(zi)己圍繞核心業(ye)務的(de)市場(chang)范圍。無論發展什么,東(dong)軟(ruan)一直(zhi)沒有離開(kai)‘軟(ruan)件’這塊陣(zhen)地,一直(zhi)在嘗試(shi)為社會提供更多服(fu)務。”
順發展之勢
2021年,東軟(ruan)30歲,已經在(zai)全(quan)國30多個城市設有辦事機構、全(quan)球110個地區(qu)擁有合(he)作伙伴。除(chu)此之外,東軟(ruan)還(huan)成(cheng)功孵(fu)化了多個創新業務公司:東軟(ruan)醫(yi)療成(cheng)為全(quan)國高端(duan)醫(yi)療領(ling)(ling)域領(ling)(ling)軍企業;東軟(ruan)睿馳被評為“潛(qian)在(zai)獨角獸”;東軟(ruan)熙康成(cheng)為中(zhong)國最大的城市云(yun)醫(yi)院(yuan)網絡建(jian)設者。
幾年就“變個活法”似乎成了東軟的“規(gui)定(ding)動作”。然而,草蛇灰線,伏脈千里,東軟的每次成功(gong)突圍,都離(li)不(bu)開多年前(qian)的布局和投(tou)入。
“軟件能做很多事,東(dong)軟選什(shen)么去做?我們要看(kan)‘未來社會發展’的(de)需求。”劉積仁在回答東(dong)軟如何轉身(shen)時,給出了(le)這(zhe)樣(yang)的(de)答案。
2021年,劉積仁辭(ci)去了(le)東軟CEO的職務。很多人不解,“劉老師(shi)”要(yao)“急流勇退”?而他(ta)卻說:“我有更(geng)重要(yao)的事情要(yao)做。”
在(zai)他的(de)(de)電腦里關于“數字城市”“智(zhi)慧醫療”“元宇宙”的(de)(de)資(zi)料多了(le)起來(lai)。就在(zai)接(jie)受采(cai)訪的(de)(de)前一(yi)個周末(mo),他還剛剛自己完成了(le)100頁的(de)(de)有關“數字經濟和元宇宙”的(de)(de)PPT。
東軟剛(gang)過“而(er)立”。31年,時間不長(chang),但對于飛(fei)速迭代的(de)軟件行(xing)業(ye)來說,能(neng)一直(zhi)保持良好的(de)“成長(chang)性”,實(shi)屬不易。
那么,下(xia)一個30年(nian),東軟會(hui)是什(shen)么樣?
劉(liu)積仁的(de)回答讓人充(chong)滿期待(dai),“中國數字經濟大(da)潮(chao)奔涌(yong),遼寧智造強(qiang)省建(jian)設步伐堅(jian)定,軟(ruan)件(jian)將(jiang)賦能(neng)一切、定義未來,對東軟(ruan)來說,前景(jing)廣闊,機遇無限,我們將(jiang)迎來一個嶄新(xin)的(de)開始”。
采訪劉(liu)積(ji)仁的(de)那天,是(shi)6月1日。交談(tan)即將結(jie)束時,他(ta)望向窗外,意(yi)味深長地說:“東軟還有很多的(de)事要做,從未來發(fa)展的(de)機(ji)會和(he)空間來看,我們還是(shi)個孩子。”